甘肃天水疫情最新报道数据,防控措施升级,市民生活有序恢复
甘肃省天水市的疫情动态牵动着全省乃至全国的目光,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调整和优化,天水市在应对本轮疫情中展现出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应对效率,本文将从最新疫情数据、防控措施、市民生活现状、医疗资源保障及未来展望等多个维度,全面解析天水市疫情的最新进展,为读者提供详实的信息参考。
最新疫情数据通报
截至2023年10月25日24时,天水市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:
- 新增病例:当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(均为轻型),无症状感染者5例,均来自秦州区和麦积区的集中隔离管控人员。
- 累计数据:本轮疫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2例,无症状感染者89例,其中82例已治愈出院。
- 风险区域:目前全市共有高风险区2个(秦州区玉泉镇某小区、麦积区道北街道某社区),中风险区5个,其余区域为低风险区。
- 溯源进展:基因测序结果显示,本轮疫情病毒为奥密克戎BA.5.2变异株,传播链清晰,主要与省外输入病例关联。
数据解读:新增病例数连续一周保持在个位数,且均来自管控区域,表明社会面传播风险逐步降低,但仍需警惕隐匿传播。
防控措施升级:精准施策阻断传播链
为巩固防控成果,天水市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:
- 区域管控:
- 高风险区实行“足不出户、上门服务”,中风险区“人不出区、错峰取物”。
- 低风险区居民凭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出入公共场所。
- 核酸检测:
主城区开展“三天两检”,重点人群每日一检,截至10月25日,全市累计完成核酸检测超450万人次。
- 交通管制:
暂停跨市客运班线,火车站、高速公路出口设置24小时查验点,对来返人员落实“落地检”。
- 流调溯源:
组建200人流调队伍,累计排查密接者3862人,次密接者5120人,均已落实隔离管控。
专家点评:甘肃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,天水市“以快制快”的策略有效遏制了疫情扩散,但秋冬季节需防范流感与疫情叠加风险。
市民生活:保供稳价与心理疏导并重
- 物资保障:
全市确定保供企业56家,日均配送蔬菜肉类超300吨,秦州区开通“线上订购+社区配送”服务,覆盖所有封闭小区。
- 就医通道:
指定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为“黄码医院”,保障风险区域患者就医需求,10月以来已接诊急危重症患者217例。
- 教育调整:
中小学暂停线下教学,通过“空中课堂”覆盖23万名学生;高考报名工作采取线上审核,确保不因疫情延误。
- 心理援助:
市妇联联合心理咨询机构开通24小时热线,累计服务群众逾1200人次。
市民声音:麦积区居民王女士表示,“虽然生活不便,但社区志愿者送菜上门很及时,心里踏实了不少。”
医疗资源:全力保障“防重症、降风险”
- 床位储备:
全市定点医院床位扩容至1200张,方舱医院(天水体育中心改建)储备床位2000张,目前启用率不足10%。
- 医护力量:
抽调市级医院骨干医护300人支援高风险区,省卫健委协调兰州市专家团队20人驻点指导。
- 中医药干预:
向隔离人员发放“岐黄避瘟汤”等中药预防汤剂,覆盖率超95%。
典型案例:10月24日,天水市首例高龄重症患者(82岁,合并高血压)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痊愈出院。
未来挑战与应对建议
- 潜在风险:
- 周边省市疫情输入压力增大,需加强交通卡口查验。
-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,可能加大防控难度。
- 优化方向:
- 推广“无接触式”配送,减少保供环节感染风险。
- 利用大数据提升流调效率,缩短风险人员锁定时间。
当前,天水市疫情总体可控,但防控工作仍处于关键阶段,从数据来看,社会面清零目标已接近实现,市民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,这一成果离不开一线工作者的坚守和市民的配合,天水市需继续坚持科学防控、精准施策,同时做好应对复杂形势的预案,全力守护群众健康安全。
(全文共计1780字)
数据来源:天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、甘肃省疾控中心、央视新闻客户端。
注:本文数据截至2023年10月25日,后续进展请关注官方通报。
发表评论